中国民航大学-民航骄子

搜索
查看: 57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有哪些航空航天院校?3大类28所【收藏版】

[复制链接]

59

主题

101

帖子

45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5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5: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每年的高考中,其实是有很多考生非常喜欢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而且航空航天工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顶尖技术,近年来,我国在航空航天这个领域也在飞速发展,相关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今天,我们汇总了国内以航空航天为主大学的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希望能给您提供一点帮助,特别是填报志愿。(仅供参考,如果遗漏,欢迎补充!)

一、技术科研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
  • 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
  • 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 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 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28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有61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已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综合发展、融合互动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态势,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四个学科领域进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2006年,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现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强势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测控技术及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京外唯一一所),是新中国第一所本科五年制、研究生三年制、毕业生直接被授予工程师称号的理工科大学,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
  • 为中管副部级建制,由工信部、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重点共建
  • 211工程、985工程、九校联盟、2011计划

    学校有两院院士36人(含共享院士16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7人、青年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4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3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
    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年授权专利数、科研经费总额和国家科技三大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连续6年有7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由西北工学院和原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
  • 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 985工程、211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是“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学校设有16个专业学院,65个本科专业,120个硕士点,71个博士点和17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22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32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陕西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强势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对抗技术、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
  • 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 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 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

    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以及徐特立学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医工融合研究院等教学科研单位,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近年来,学校结合传统优势和长期发展需要,重点建设“5+3”个学科群——“高效毁伤及防护”学科群、“新材料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复杂系统感知与控制”学科群、“运载装备与制造”学科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特色理科”学科群、“医工融合”学科群、“军民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群,形成“优势工科引领带动、特色理科融合推动、精品文科辅助联动、前沿交叉创新互动”的学科整体建设布局。学校现有教职工3300余名,汇聚了22名两院院士、39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3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和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拥有1个“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
  •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建设
  • 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理工类全国重点大学
  •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
    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现设有15个学院和136个科研机构,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有本科专业52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5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5个。
    【强势专业】飞机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与自动化、飞机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


    南京理工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
  • 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
  • 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覆盖38个本科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具有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其中工程硕士涵盖26个工程领域;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
    沈航下设22个教学单位;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 7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系列课程22门;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9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

    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市南昌,是一所省部共建,工、理、文、管、经、法、教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原隶属于航空航天部六所高等院校之一,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
    学校秉承“日新自强、知行合一”的校训、 “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团结自强、拼搏向上”的昌航精神,坚持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服务面向,以航空国防需求为导向,积极服务国家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4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39.3%,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空中乘务、航空维修工程等航空特色专业。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工科优势明显、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
    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前湖校区、上海路校区等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另有正在建设的科技学院共青城校区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米。拥有教学、科研设备3.4万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4.4亿元。图书资料210多万册,数字资源总量3万GB,中外文期刊2146种。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米。
    飞行器制造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焊接技术与工程、飞行设计与工程,这四个专业在江西省列入第一批本科招生。
    【强势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测试技术与仪器、飞行设计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

    二、设有相关专业的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四川大学
    厦门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简称“国防科技大学”,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位列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军队“2110工程”,为中共中央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由国防部、教育部双重领导,副大军区级编制。
    学校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人选、“万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近20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人(其中专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170余人,博士生导师537人,硕士生导师1494人,国家级创新团队11个;此外,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学校下辖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空军工程大学在中央军委、空军党委领导下的高等军事院校,一所融工、文、管、理、法、军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和对外开放院校
    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受空军和教育部双重领导,正军级编制。
    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是空军专业技术最高学府。下辖航空工程学院、防空反导学院、信息与导航学院、研究生院、航空机务士官学校等5个正师级学院(校),空管领航、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等2个副师级学院,以及基础部、军政基础系,形成“六院一校一部一系”总体架构。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防空反导、通信导航、空管领航、装备管理、无人机等领域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和任职培训、现职军官基本培训和辅助培训、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升级培训和预选培训、文职人员培训和外军留学生培训等任务。学校具有学科专业综合、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先进、教研设施完备、创新团队强大、发展空间广阔、生活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等八大优势。
    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8个本科专业(方向)。授权学科覆盖了4大学科门类和大学所有主干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军事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协调发展,空天网一体化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军队“2110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教育部直属,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国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的重要成员。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7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9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6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等48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重点课程、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等343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九校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学科最齐全的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校友中当选为两院院士的有200余人。学校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广泛的国际交流为学生成长创造了优越条件。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64%,本科毕业生海内外深造率达到60.30%。

    四川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1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学校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的学科领域17个,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8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580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2人、讲座教授1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3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人,“四青”人才11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42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46人(51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 ,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入选“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全国31所副部级中管高校。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4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三、民航类
    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西安航空学院
    滨州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航空技师学院

    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坐落于天津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高校,教育部CDIO改革试点单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现有13个硕士一级学科,49个硕士二级学科,另有自设二级学科2个,分别是航空运输大数据工程与航空器适航审定工程,其中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等4个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另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和翻译硕士4个专业学位类型,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7个。学校现有27个本科专业。
    【强势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工商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成都平原的腹地——四川省广汉市,是中央部属高校、联合国重点推广的“MPL”课程试点单位,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中国民航管理干部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同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后又以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为校名。1987年11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直属中国民用航空局,是民航内最早一所独立设置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1994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十所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校之一;1999年经教育部、民航局批准成立;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百所、广东省四所之一,民航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正式成为民航局与广东省“省部共建”院校;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下设飞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港管理学院、民航经营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五个二级学院。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21个专业26个专业方向,覆盖了民航维修和服务的关键岗位。
    学校以现代民用航空体系和航空产业链建设需求为导向,以飞机维修、民航运输等民航特有专业岗位(群)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校企融合”的民航特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特有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做到“行业标准入体系、职业标准入课程”,与民航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民航飞机维修工程、航空港安全检查、航空服务、通用航空等民航特有专业的校企共享型“公共实训平台”,为全国其他院校的民航专业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与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统称为中国民用航空局五大直属高校。学院龙华校区占地面积182亩,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拥有价值近6000万元的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有14个专业实训室,馆藏图书及电子图书达20余万册。拥有上海民航职业技能鉴定所资源,是上海地区唯一同时取得民航局CCAR一147和CCAR一66部执照考点资质的学院。
    学院以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为建校基础,2008年学校整体升格为副局级事业单位,2012年5月再次升格为国家高等职业院校,即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力争“十三五规划末端”具备升格本科学院条件。
    2017年4月26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部署下,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下,经过四年多的共同努力,经国家发改委批复,上海电力学院将学海路校区550.36亩土地,22.8万平方米校舍转让给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浦东校区)。学院未来将以龙华校区(徐汇区龙华西路1号)、浦东校区(浦东新区学海路28号)齐并进共同发展。
    学校下设:
    航空乘务系开设专业有: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
    航空运输系下设三个专业:民航运输、民航运输(电子商务)、航空物流。
    空港管理系下设民航安全技术管理、民航运输(航空旅游服务)、机场运行(民航机场气象观测)、机场运行(航空港管理)。
    航空维修系开设专业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通用航空器维修(直升机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飞机结构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
    航空制造系有飞行器制造技术专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先后被评为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称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49年建校,1999年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我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之校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取得明显成效。学校现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设有21个教学院、系、部,1个软件学院,72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4个专科专业。
    【新增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经济学(航空经济方向)、安全工程(民航安全工程方向)、法学(民航法方向)、环境工程(航空环境工程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民航管理方向)、交通运输(航空物流方向)、工业工程(民航工程方向)。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现有19个本科专业、39个高职高专专业,是广西高校中工科专业比例最高的院校之一,也是广西高校中唯一布局有航空航天类本科专业的院校。有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优质专业11个、“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7个。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特色课程14门。拥有各类实验室和实训基地7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7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1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基础实验室12个。
    【强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

    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
    学校现有沣惠、阎良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校舍建筑面积42.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7亿元;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现刊901种,电子期刊4582种;有航空综合实验实习基地、飞机结构实验室等实习基地及实验室1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4个;设有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办工厂,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成立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军工装备研究所、省级泵类装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新增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管理、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物流管理(该专业为文理兼收专业)。

    滨州学院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教、艺术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应用型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工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设有21个院(系),5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应用型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1个山东省2015年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3+4”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特色专业、38门省级精品课程。
    【强势专业】飞行驾驶、飞行安全、民航机务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空中乘务等。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万1千余名,招生专业32各,其中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6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专业4各,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学校特色专业10各。学校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
    【强势专业】数控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直属陕西省教育厅,面向全国招生。
    学院现有土地面积680亩,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开设大专层次专业48个,设有航空维修工程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航空、机械等实验实训室119个,校内实训基地20个(其中9个为中央、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依托航空产业的校外实训基地297个。建有集航空人才培养和航空科普于一体的航空科技馆,国家重点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与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联办的“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培训学院”。
    【强势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材料工程技术等。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建立起来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下辖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院坐落在安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7.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60万元。
    【强势专业】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79年,隶属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
    学院设有9个系(部),开设34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4个专业为湖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为湖南省精品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湖南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建设有35个现代化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开展机械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工种(职业)的技能鉴定考试工作,是湖南省十佳职业技能鉴定站、湖南省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
    【强势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旅游管理等。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及非学历培训教育。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贵州航空职工大学和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中央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学院新校区位于贵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工业园区,占地面积近300亩。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装配与维修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现代服务系等5个系部,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并与中航工业及省内外数十家大性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0多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5%以上,“双师性”教师占8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
    【强势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陕西航空技师学院陕西航空技师学院(中航工业〇一二基地技工学校、陕西航空工业学校)坐落在中国最具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汉中。这里环境优美,人才济济,是打造高技能人才的摇篮。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占地540亩,资产近两亿元,在校生6000余人,拥有多媒体电教室63个,计算机实训室12个,教学用计算机600余台,校园信息化水平领先省内同类学校。建有20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开设30多个技工专业,培养机械制造、电气维修、数控加工、酒店管理、品质检测、旅游服务等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先后编写了30多种国家职业教育中、高技通用教材,被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广泛使用。
    【强势专业】数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飞机装配(钳、铆)、机械制造、电子电工、航空服务等。

    高考不努力,民航做兄弟!

    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


    来源:航空知识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21:24 , Processed in 0.2949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